3.张飞
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4.姜维
由于姜维的父亲姜冏在战斗中牺牲,所以姜维被任命为中郎将。在诸葛亮北伐战争期间,姜维被怀疑是内奸,姜维不得不向蜀汉投降,被诸葛孔明重用。诸葛亮离世以后,姜维开始初露锋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接管军队,并继续率领蜀军攻打曹操。他曾与曹操手下的著名将领邓艾,陈泰和郭淮交战过几次。姜维的北伐的战绩为:全胜两次;小胜三次;相持不下四次;一场大失败和一场小失败。后来,蜀国大臣多次反对北伐,因此太监黄皓掌权。姜维无法杀死他,所以他不得不去沓中屯田避免灾难。后来,司马昭五次攻打蜀国。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成功,刘禅投降。后来姜维想凭借一己之力复兴汉室,假降于魏国大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5.马超
马超(176年-223年1月 ),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末卫尉马腾之子,东汉末年及蜀汉开国名将,汉末群雄之一。早年随父征战,马腾入京后,马超留驻割据三辅。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后,又割据陇上诸郡。失败后投靠张鲁,又转投刘备。刘备建立蜀汉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凉州牧。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终年47岁,追谥威侯。《三国演义》及民间文化中绰号“锦马超”,因俊秀容貌与狮盔兽带、白袍银甲的非凡装束而得名,有“不减吕布之勇”。
6张嶷
最初,他是一名县功曹,但是当刘备进入蜀国时,土匪趁机抢劫了县里百姓。张嶷救了县长的妻子。张嶷也因此得名。在诸葛亮为北伐战争做准备时,张嶷平息了在广汉的土匪。后来他被任命为牙门将,追随马忠多次平息蛮夷叛乱,并因其功绩被任命为越巂太守。在郡十五年,平定当地叛乱,重建被摧毁的城市并开辟了从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深得人心。回到成都后,越巂人民感到悲伤,有一百多位越巂县领导人愿意跟随张嶷一起来到成都。官至荡寇将军,封关内侯。延熙十七年带病与魏将徐质交战,寡不敌众,战死沙场,但同时也将魏将徐质斩杀。
7.黄忠
黄忠,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其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黄忠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8,向冲
向冲,向朗同胞兄弟的之子。曾任牙门将、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曾赞扬向冲“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诸葛亮北上攻曹时,曾任向冲为总督御林军。
9.王平
原隶属于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投降于刘备。诸葛亮与马谡第一次北伐时,同守街亭,之后得到诸葛亮的重用,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拜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被王平所击退,累封安汉侯。
10、廖化
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11、冯习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讨伐张鲁,冯习亦随刘备入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起兵讨伐孙吴,以冯习、吴班为先锋。时吴将陆逊、李异、刘阿等屯兵巫县、秭归一带,冯习与吴班从巫县击败李异等,一直推进到秭归。章武二年(222年)二月,刘备亲率诸将自秭归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冯习为领军,统诸军,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闰六月,刘备被陆逊击败于猇亭,冯习为吴将潘璋部下所斩。
12、张南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张南亦随刘备入蜀。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2——215年),张南随刘备进攻刘璋,夺取益州。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起兵伐吴,先锋军从巫县击败吴将李异等,一直推进到秭归。二年(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亲率诸将自秭归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张南为前部,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军。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闰六月,刘备被陆逊击败于猇亭,张南临阵被斩。
13、马忠
建安末年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最初与刘备交谈,被他称赞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以马忠为门下督。南中叛乱,马忠任牂牁郡太守,别领一军讨平牂牁郡的叛夷。后任庲降都督,剿灭夷首刘胄叛乱。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先封爵博阳亭侯,后进封彭乡侯,马忠是蜀汉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时期,稳定秩序,处事果断,威恩并立,深受百姓的爱戴。
14、张翼
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蜀汉灭亡后,魏将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张翼亦为乱兵所杀。张翼是蜀汉第三任庲降都督,由于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在北伐上,张翼认为国小民疲,不应滥用武力,是蜀汉朝廷当时极少敢当朝和姜维争辩北伐问题的大臣。
15、孙乾
孙乾最初被名士郑玄推举给州里,后刘备领徐州牧,便辟他为从事。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吕布击败后,孙乾也跟随刘备流亡四方。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背叛曹操,想向北与袁绍联合,便派孙乾出使与袁绍结盟。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向南投靠刘表,遣孙乾和麋竺先与刘表见面,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妥当,刘备都十分满意,与麋竺、简雍同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刘表曾写信给袁尚,信中说自己每与刘备、孙乾谈及袁尚、袁谭兄弟自伤残杀的事,没有不感到心痛悲伤,可见刘表对孙乾十分看重。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占领益州,孙乾被拜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