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城市建成區面積428平方公里。合肥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洼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最愛閱讀城市、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有“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譽。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29位。2018年9月,被授牌成為“海峽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2018中國內地城市綜合排名17名。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合肥外文名稱:Hefei、Ho-fei別名:廬州、霸都、廬陽、合州、綠城、中國聲谷、IC之都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所屬地區:中國華東地區,安徽省下轄地區: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政府駐地:合肥市蜀山區東流路100號電話區號:(+86)0551郵政區碼:230000地理位置:安徽省中部、長江以北、環擁巢湖面積:11445.1平方公里人口:808.7萬(2018年常住人口)方言:江淮官話-合肥話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淮河路、黃陂湖、開福寺、包公園、三河古鎮、巢湖、紫蓬山、李府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火車站:合肥站、合肥南站、合肥西站、合肥北城站等車牌代碼:皖A地區生產總值:7822.90億元(2018年) 人均生產總值:98200元(2018年)城市象徵:市樹:廣玉蘭;市花:桂花、石榴高等院校:中國科大、合肥工大、安徽大學財政收入:1251.15億人民幣(2017年)現任領導:市委書記宋國權,市長凌雲 行政區劃代碼:340100市歌:《美麗合肥》建成區面積:460km2(2017年)城市口號:合肥,一座每天都有故事的城市 城市精神: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概況,轄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情況,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藝術,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科學技術,社會保障,人民生活,對外交流,教育事業,交通,概況,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市內交通,文化,象徵,方言,飲食,戲曲,非遺,宗教,地名,特產,旅遊,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合肥濱湖新區合肥古為淮夷地,商朝稱虎方,西周稱夷虎。周時廬子國建都於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廢分封,立郡縣,合肥屬九江郡。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項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國。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王國為淮南王國。漢文帝六年(前174年),改淮南王國為淮南郡;十二年(前163年),復將淮南郡改為淮南王國。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改淮南王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合肥縣名始見於此。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合肥縣屬揚州九江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廢合肥侯國,復改為合肥縣,揚州治合肥。三國時,合肥縣屬魏國淮南郡,為揚州治。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為淮南郡,合肥縣屬淮南郡。東晉,南北分裂,合肥為雙方爭奪的重鎮,縣廢。南朝宋置南豫州,於舊合肥縣地置汝陰縣。汝陰屬南豫州南汝陰郡,為郡治。梁武帝天監五年(506年)改屬汝陰郡。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以壽陽置豫州,汝陰為南豫州治。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置合州,汝陰屬合州汝陰郡,為州、郡治。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年),合州為北周占領。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改汝陰縣為合肥縣,改合州為廬州,合肥屬廬州,為州治。大業初,改廬州為廬江郡,合肥屬廬江郡,為郡治。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廬江郡為廬州,治合肥。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屬淮南道廬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廬州為廬江郡,仍治合肥。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廬江郡為廬州。唐僖宗中和到唐昭宗天復年間(883年-902年),楊行密先後為揚州刺史和吳王,轄合肥。後梁到後唐(907年-936年),合肥縣屬吳國廬州,昭慶軍節度。後晉到後漢(936年-950年),合肥縣屬南唐廬州,保信軍節度。後周時(951年-960年),合肥縣屬後周廬州,保信軍節度。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合肥縣屬淮南道廬州,為州治。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合肥縣屬淮南路廬州,為州治。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東西兩路,後並又分,合肥屬淮南西路廬州,為州治。宋朝廬州屬保信軍節度。南宋高宗紹興初,廬州寄治巢縣。紹興十年(1141年),合肥為金朝占領,旋即收復。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廬州仍治合肥。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廬州為廬州路,隸淮西江北道,合肥屬淮西道廬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合肥縣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元泰定二年(1325年),合肥縣仍屬淮西道廬州路。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合肥縣復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3年),朱元璋占廬州,改路為府,置江淮中書行省於此,合肥縣屬江淮行省廬州府,不久改屬江浙行省廬州府,為府治。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合肥改屬中書省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洪武十三年(1379年),合肥改屬六部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置南京直隸,合肥屬南京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隸為江南省,合肥縣屬江南省廬州府,為府治。順治十八年(1660年),設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轄廬州等府、州。清朝康熙六年(1664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合肥縣屬安徽省廬州府。清朝鹹豐三年到十一年(1853年-1861年),安徽巡撫治於合肥縣。民國元年(1912年),廬州府廢,合肥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全省分為三道,合肥縣屬安慶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合肥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區,合肥縣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日軍侵占合肥縣,國民政府將縣政府撤至大潛山北麓鴿子籠圩子(今合肥肥西縣銘傳鄉)。民國二十九年(1942年),合肥縣改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復治合肥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將安徽省省會遷至合肥縣,合肥成為安徽省的省會。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析、取合肥縣西鄉、南鄉建立的肥西縣;次年1949年2月1日再次析合肥縣東鄉、北鄉為肥東縣。1949年1月21日,合肥縣和平解放,同年2月,合肥設市。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1965年由壽縣、定遠、肥東、肥西四縣的邊緣結合部劃並而成長豐縣,該縣也成為合肥市第一個市轄縣。2011年8月,地級巢湖市拆分,廬江縣與縣級巢湖市劃歸合肥市管轄。2018年9月,在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期間,合肥市被授牌成為“海峽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合肥夜景行政區劃概況轄區:4個市轄區、4個縣、1個縣級市街道社區:43個街道、84個鄉鎮、5個街道層級的社區管理委員會,457個城市社區、333個農村社區(另有3個居委會)、994個村委會
市政府:合肥市人民政府位於合肥市蜀山區東流路100號轄區合肥市行政區劃區名駐地面積區劃代碼區號郵編街道鎮居委會村委會蜀山區三里庵街道6433401040551230031836330瑤海區明光路街道2473401020551230011111--廬陽區亳州路街道139340103055123000191*--包河區駱崗街道316340111055123004172--巢湖市臥牛山街道20823401810565238000511、1*--長豐縣水湖鎮18353401210551231100-10、4*--肥東縣店埠鎮21913401220551231600-12、6*--肥西縣上派鎮16953401230551231200-9、4*--廬江縣廬城鎮23483401240551231500-171311以上單位:面積(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鄉)。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合肥位於中國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西端,江淮之間,安徽省中部,西接六安市,北連淮南市,東北靠滁州市,東南靠馬鞍山市、蕪湖市,西南鄰安慶市、銅陵市;全市版圖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介於北緯 30°57′-32°32′、東經116°41′-117°58′之間。地形地貌合肥市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洼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江淮分水嶺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間,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衝起伏;西南部屬大別山余脈,層巒疊嶂;海拔最高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氣候特徵合肥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均氣溫15.7℃,年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年日照時間約2000小時,年均無霜期228天,平均相對濕度為77%。水文情況合肥地表水系較為發達,以江淮分水嶺為界,嶺北為淮河水系,嶺南為長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東淝河、沛河、池河等,長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豐樂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境內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770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隨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當水位高程達14米時,湖水容量為63.7億立方米。巢湖牛灣自然資源植物資源木本植物 合肥境內喬、灌木樹種工有179種,隸屬於59科111屬常綠喬木常見的有白皮松、馬尾松、油松、黑松、黃松、桂花、廣玉蘭等等。落葉喬木常見的有水杉、池杉、落羽杉、臘梅、皂莢、合歡、黃檀、山檀、刺槐、槐樹、垂柳等等。灌木常見的有茶樹、千頭柏、海桐、黃楊、大葉黃楊、月桂、小葉女貞、枸杞等等。木質藤本植物主要有爬山虎、葡萄、葛藤、紫藤、常春藤、南蛇藤、千金藤、威靈仙等等。白皮松草本植物合肥境內綠肥植物主要有紅花草、水花生、水浮蓮、水葫蘆和紅萍等。藥用草本植物共有1000種左右。其中主要有龍膽草、益母草、土藿香、蒼耳、金錢草、牛蒡、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蘇、艾茴香、野菊、芭蕉、車前草、谷精草等等。雜草主要有白茅草、芭根草、狗牙根、荒草、刺桔、剪刀股、狗尾草、牛皮氈、鵝觀草等等。動物資源無脊椎類
合肥境內昆蟲有幾萬種,少數是益蟲,其中主要有家蠶、蜜蜂、蜻蜓、螳螂等。危害水稻生長的主要有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飛虱、稻葉蟬、稻苞蟲等;危害蔬菜生長的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黃條跳甲等;危害樹木生長的主要有松毛蟲、松梢蟲、黑翅土棲白蟻等。無脊椎動物常見的還有蚯蚓、蝸牛、蚌、螺、蝦、蟹、蜘蛛、蜈蚣、蟋蟀、螞蟻等。魚類 合肥境內魚種有72種,隸屬於10目21科。巢湖和南淝河等水域有白鱘、長頜鱭、銀魚、太湖短吻銀魚、胭脂魚、鯽魚、鯉魚、馬口魚、青魚、草魚、䲘魚等60多種。多疣壁虎兩棲類和爬行類合肥境內兩棲類動物有18種,隸屬於無尾目的4科。爬行類動物有13種,隸屬3目7科。其中,龜科有烏龜,鱉科有鱉(甲魚),壁虎科有多疣壁虎,石龍子科有石龍子(四腳蛇),蜥蜴科有北草蜥,游蛇科有鈍尾兩頭蛇、赤鏈蛇、王錦蛇(菜花蛇)、紅點錦蛇(水蛇)、黑眉錦蛇(稱星蛇)、赤鏈華游蛇(水赤鏈)、小頭蛇(秤桿蛇),蝰科有腹蛇(土呆子)。鳥類合肥境內鳥類有154種,隸屬於15目37科。其中大部分為留鳥,如黃臀鵯、絲光驚鳥、烏鶇、八哥、畫眉、麻雀、大嘴烏鴉、紅頭長尾山雀等。部分為候鳥或旅鳥,如白腹姬鶲、白腰草鷸、黑卷尾、池鷺、北灰鶲、普通燕鴴等。獸類合肥境內野生獸類有19種,隸屬於5目9科,其中齧齒目、食肉目和翼手目占優勢。小家鼠、黑線姬鼠、黃胸鼠(屋上鼠)、褐家鼠(糞鼠)、黃鼬(黃鼠狼)、草兔(野兔)、小伏翼(檐老鼠)等數量較多。黑線倉鼠、棕蠍、北方刺蝟、小麝嗣等較為常見。大倉鼠、狼、紅狐、狗獾、水獺、豹貓(野貓)也有少量分布。水獺礦產資源合肥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白雲石、花崗石、磷、鐵、鉛、鋅、銀、明礬石、石膏、灰岩、礦泉水等。其中,肥東縣磷礦儲量居安徽省第二位;廬江縣鉛、鋅、硫鐵礦、明礬石儲量居安徽省首位,銅礦居第二位,其硫鐵礦儲量占安徽省二分之一,鐵礦儲量占安徽省三分之一。人口民族人口2018年末,合肥市戶籍人口 757.96 萬人,比上年增加 15.2 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 281.27 萬人,增加 11.16 萬人。全市常住人口 808.7 萬人,比上年增加 12.2 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97%,比上年提高 1.22 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 13.2‰,比上年上升 1.12 個千分點;死亡率 4.41‰,下降 0.29 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 8.79‰,上升 1.41 個千分點。民族根據2016年8月合肥市政府官網顯示,合肥境內有52個少數民族成份,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壯族和蒙古族。政治合肥市主要領導姓名 職務宋國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汪衛東合肥市人大常務委員會主任凌雲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韓冰合肥市政協主席數據截止2018年1月經濟綜述2018年,合肥市全年生產總值(GDP) 7822.91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277.59億元,增長 2.2%;第二產業增加值 3612.25 億元,增長 9.5%;第三產業增加值 3933.07 億元,增長 8.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 3.9:49.0:47.1 調整為 3.5:46.2:50.3,其中三產占 GDP比重首次突破 50%,達 50.3%,同比提高 3.2 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 144748 元/人,比上年增加 13654 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 GDP 為 97470 元(折合 14729 美元),比上年增加 9014 元。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 542.8 萬人,比上年增加 4.7 萬人。其中,第一產業 70.4 萬人,減少 7.5 萬人;第二產業 189.5萬人,增加 1.2 萬人;第三產業 282.9 萬人,增加 11 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 227.5 萬人,增加 29.9萬人。全年城鎮實名制新增就業 25.28 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 3.38 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 7 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2.94%。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 2.0%,其中食品菸酒價格上漲 2.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 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 6.3%。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110 戶,比上年淨增 444 戶。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14.7%,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 19.1%。現代服務業增長 18.7%。市場主體快速培育,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 20.01 萬戶,增長 22.9%;年末全市實有市場主體總數 83.84 萬戶,增長 20.6%。新業態持續壯大,通過網路銷售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 130 家,比上年增加 26 家,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 209.18 億元,增長 34.1%。第一產業合肥境內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麥、仁麥、蕎麥、山芋、玉米、高梁、蠶豆、豌豆、豇豆、綠豆、赤豆等。農戶和養殖場飼養的家畜主要有黃牛、水牛、奶牛、馬、驢、騾、豬、山羊、綿羊、兔、貂以及貓、犬等。蔬菜種植2018年,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 67.84 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糧食作物 52.56 萬公頃,下降 0.7%;棉花 1.12萬公頃,增長 3.2%;蔬菜 8.12 萬公頃,增長 3.3%;瓜果 0.88萬公頃,增長 4.3%;油料 4.96 萬公頃,下降 2.2%。全年糧食總產量 301.35 萬噸,比上年增長 1.3%。其中,稻穀 238.04 萬噸,增長 0.9%;小麥 54.99 萬噸,增長 2.1%。油料產量 14.88 萬噸,下降 1.5%。棉花產量 0.83 萬噸,增長10.6%。蔬菜產量 208.41 萬噸,增長 4.5%。瓜果產量 22.75萬噸,增長 14.6%。年末全市生豬存欄量 118.55 萬頭,比上年增長 0.3%;出欄量 268.40 萬頭,下降 4.7%。肉類總產量 43.60 萬噸,下降 2.6%,其中豬牛羊肉產量 23.59 萬噸,下降 4.5%。禽蛋產量 19.20 萬噸,增長 1.2%。牛奶產量 7.46 萬噸,增長 0.6%。生態農業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 485 萬千瓦,比上年增長 3.0%。農用拖拉機 21.53 萬台,增長 0.1%,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48 萬台,增長 4.0%;聯合收割機 1.41 萬台,增長 5.2%;排灌動力機械 17.56 萬台,增長 3.1%。全市水稻、油菜、小麥等八大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 81.7%,比上年提高 3.7 個百分點。化肥施用量(折純)24.32 萬噸,下降 5.6%。農村用電量 17.12 億千瓦時,增長 2.3%。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474.82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1.6%。第二產業合肥市機器工業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萌芽,從1954年開始,合肥市開始投資建廠,創辦現代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合肥機械工業、輕紡工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的架構,為合肥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合肥市主要工業門類有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革工業、木材加工及家具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文體與工藝品製造業、電力工業 、化學工業、醫藥工業、橡膠製品工業、塑膠製品工業、建材及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冶金工業、金屬製品業、機械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電子工業。農業光伏
2018年末,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2287 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 851 戶,比上年增加 13 戶;超 50 億元企業 23 戶,增加 4 戶;超百億元企業 11 戶,增加 3 戶,聯寶電子成為我市首個年產值超 600 億元企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11.3%。其中,國有企業增長 13.3%,集體企業增長 6.7%,股份制企業增長 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 16.8%。規模以上工業中,37 個工業大類行業有 22 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15.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 64.4%,比上年提高 0.8 個百分點;其中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增長 31.4%,家用電器製造業增長 19.0%。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 17.7%。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櫃分別比上年增長 68.6%和 6.4%,太陽能電池增長17.9%,微型計算機設備增長 28.4%,液晶顯示屏增長 2.4%,挖掘機增長 15.1%,新能源汽車增長 10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 346.5 億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盈利超億元工業企業 62 戶,實現利潤 264.18 億元,增長 23.9%。實現稅金 244.40 億元,增長 7.7%。全年建築業增加值 752.74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 2.5%。納入統計範圍的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施工企業 1363 戶,比上年淨增 410 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 24517.03 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 16%,房屋竣工面積 6116.72 萬平方米,增長 4.1%。年末建築業從業人員79.47 萬人,比上年增長 11.1%。企業勞動生產率 49.07 萬元/人,比上年增長 6.4%。合肥市各類開發區級別名稱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居巢經濟開發區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肥東經濟開發區桃花工業園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雙鳳經濟開發區瑤海經濟開發區包河工業區合肥廬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018年末,合肥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 7.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4.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8.9%,其中工業投資增長 17.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 3.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 22.9%,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 27.8%,民間投資增長 12.7%。全年計畫總投資億元以上施工項目 1085 個,比上年增加 160 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 449 個,增加 18 個。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園區順利開工,引江濟淮、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維信諾第六代柔性顯示生產線等全面建設,商合杭、合安高鐵加快推進,合寧、合安、合蕪高速擴容進展順利,滁淮高速、廬銅鐵路建成通車。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 1527.17 億元,比上年下降 1.9%,其中住宅投資 1165.86 億元,增長 6.4%。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 1389.58 萬平方米,增長 8.3%;商品房銷售額 1687.91 億元,增長 2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 191.26 萬平方米,下降 6.5%。
國內貿易2018年,合肥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976.74 億元,比上年增長9.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 2893.20 億元,增長 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 83.54 億元,增長 14.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 2639.72 億元,增長 8.5%;餐飲收入 337.02 億元,增長 13.9%。年末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8]2758 戶,比上年增加 592 戶,其中累計零售額超億元企業(單位)283 戶。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 18.7%,菸酒類增長 16.2%,日用品類增長 14.7%,家用電器及音響器材類增長12.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6.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 26.0%,化妝品類增長 19.7%,汽車類增長 1.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 26.4%。對外經濟2018年,合肥市全年進出口總額 308.13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23.5%。其中,出口 182.46 億美元,增長 25.3%;進口 125.67 億美元,增長 21.1%。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額 131.98 億美元,增長31.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80.59億美元,增長39.5%。全年新備案外商投資企業 140 戶,比上年增加 12 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32.30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6.9%。其中,工業投資 12.40 億美元,增長 22.8%;服務業投資 19.4億美元,下降 1.8%。新增總投資(含增減資)31.7 億美元,下降 17.4%。對外經濟合作新簽契約額 36.9 億美元,增長20.5%。勞務合作年末在外人員 6673 人,增長 3.7%。年末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共46家,在合肥投資設立64家外資企業,新增 4 家。財政2018年,合肥市全年財政收入 1378.33 億元,比上年增長 10.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712.49 億元,增長 8.6%。財政支出 1004.91億元,比上年增長 4.1%。其中,民生支出 859.77 億元,占全部支出的 85.6%,比上年提高 0.7 個百分點。從重點支出項目看,科技支出增長 32.2%,教育支出增長 15.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 13.0%。金融2018年,合肥市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 183 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 15677.27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441.87 億元,增長 10.1%。其中,住戶存款 4049.35 億元,增長 14.5% ;非金融企業存款 6425.10 億元,增長 1.0%;廣義政府存款 4538.85 億元,增長 18.4%;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 654.10 億元,增長 31.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 14196.54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795.32 億元,增長 5.9%。其中,住戶貸款 5159.80 億元,增長 11.3%;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8778.84 億元,增長 2.9%。證券2018年,合肥市全年新增上市公司 3 家,融資 22.12 億元,至年末全市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 48 家(其中境外上市 3 家)。全年債券融資 3556.32 億元。年末證券營業部 123 個,比上年增加 13個,全年證券交易量 17019.74 億元。年末期貨營業部 22 個,全年期貨交易量 113130.68 億元,從業人員 690 人。
保險2018年,合肥市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 304.45 億元,比上年下降 3.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 113.01 億元,增長 16.0%;人身險保費收入 191.45 億元,下降 11.7%。賠款和給付 93.63 億元,比上年增長 9.7%。其中,財產險賠款與給付 60.39 億元,增長 19.0%;人身險賠款與給付 33.24 億元,下降 3.9%。旅遊2018年,合肥市全年國內遊客 1.28 億人次,比上年增長 15.7%;國內旅遊收入 1721.62 億元,增長 17.3%。年末全市有星級飯店 54家,其中五星級 11 家、四星級 19 家;A 級及以上旅遊景點(區)59 處。大湖名城——合肥社會事業文化藝術2018年,合肥市有文化館 10 個,公共圖書館 8 個,博物館 35個(其中國有博物館 15 個、非國有博物館 20 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 10 個,專業檔案館(城建館)1 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 130 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6 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4 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8 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89 項。圖書館總藏量 646.5 萬冊(件)(不含電子圖書),比上年增長 14.5%,其中圖書 551.7 萬冊,比上年增長 20.3%。各級國家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 484.2 萬卷,增長 9.8%。電影院 91 家,全年票房收入 6.14 億元。各類動漫企業 108 家,具有原創能力和代表作品的企業 38 家。全年共舉辦各類展覽活動 107 場。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 99.5%。合肥博物館安徽博物院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三河民俗博物館中國根雕藝術博物館安徽省農業博物館皖江文化博物館安徽省沉香博物館英街人文歷史博物館安徽省古陶瓷博物館子木園博物館安徽名人館肥東規劃博物館廬州民間木藝博物館安徽玉石博物館安徽票證博物館中國馬拉松文化筆架山博物館合肥馮斌作文博物館安徽紅色文化博物館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中國稻米博物館瑤崗紀念館李鴻章故居陳列館渡江戰役紀念館盛習友紀念館徐鈺紀念館蔡永祥紀念館孔雀東南飛紀念館三國歷史文化館安徽名人館--合肥圖書館合肥市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安徽省圖書城合肥科教書店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合肥瑤海圖書城巢湖市圖書館醫療衛生2018年,合肥市有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2293 個,其中醫院 171 個、衛生院 98 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 個、疾控中心和專科疾病防治機構 18 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20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 5.59 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 5.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 6.10 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 2.23萬人,註冊護士 2.96 萬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床位數 6.91張,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 6.46 張;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 7.54 人,擁有醫生 2.76 人,擁有註冊護士 3.66人。嬰兒死亡率 3.4‰,孕產婦死亡率 9.51/10 萬。城市社區衛生機構覆蓋率達 98%以上。合肥三甲醫院安徽省立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合肥市濱湖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0五醫院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武警安徽省總隊醫院——
體育事業2018年,合肥市成功組織國家級和省級體育賽事 19 項、市級體育賽事 56 項。在各種省級以上體育賽事中,我市運動健兒共獲得 604 枚金牌、317 枚銀牌和 385 枚銅牌。成功舉辦 2018合肥國際馬拉松賽,吸引來自 22 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以及31 個省市自治區的 3 萬名選手參賽。成功舉辦 2018 環巢湖全國腳踏車公開賽,吸引來自 4 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以及 30個省市自治區的 1000 余名選手參賽。全市完成 2 個體育特色小鎮、7 個體育公園、150 個全民健身苑工程、9 個籠式多功能健身場和 7 個鄉鎮全民健身廣場建設。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活動 432 次,參加活動總人數 71.85 萬人次。全年銷售體育彩票 29.2 億元,比上年增長 83.6%。合肥市部分體育場館與球隊體育場館合肥市體育館、合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合肥體育中心、安徽省體育館、合肥市體育館、濱湖國際會展中心體育館球隊安徽三川足球俱樂部、合肥桂冠足球俱樂部、安徽文一籃球俱樂部科學技術合肥是中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2018年,合肥市有院士工作站 47 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 210 個,其中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 17 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39 個,其中國家級(含分中心)7 個;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66 個,其中國家級 15 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322 個,其中國家級 46 個。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 218 個,其中國家級 14 個。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 59 個,其中國家級 12 個。市級以上眾創空間 75 個,其中國家級 18 個。2018年,合肥市全年有 9 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 項,科技進步二等獎 6 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 65814件,其中發明專利 32831 件;授權專利 28438 件,其中發明專利 5597 件,比上年增長 13.8%。全年簽訂輸出技術契約17077 項,成交金額 191.85 億元,增長 34.4%;簽訂吸納技術契約 9590 項,成交金額 165.57 億元,增長 14.8%。部分國家重點科研機構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磁約束核聚變國家實驗室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國家大科學工程實驗室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一、二期工程)全超導非園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HT-7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社會保障2018年,合肥市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 243.44 萬人、202.68 萬人、160.66 萬人、168.88 萬人和 166.69 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續)保人數 301.28 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參保人數 404.62 萬人,參合率達 106.19%,其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172.07 萬人。年末合肥市 225.29 萬人次城鄉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市 40.09 萬人次,農村 185.2 萬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9.37 億元,其中城市 2.27 億元,農村 7.1 億元。全市特困供養人員集中供養率達 24.63%,城市“三無”人員全部納入特困供養範圍。全年臨時救助 10969 人次,支出救助金 2690.2 萬元。全年實施城鄉醫療救助 53.95 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金2.66 億元。
人民生活2018年,合肥市市區最低月工資標準為 1550 元。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75 元,比上年增長10.1%;人均消費支出 21547 元,比上年增長 9.4%。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484 元,比上年增長 9.3%;人均消費支出 25339 元,增長 8.7%,其中食品菸酒支出增長 2.5%、衣著增長 9.9%、居住增長 14.3%、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 10.5%、醫療保健增長 11.9%、交通通信增長 8.2%、教育文化娛樂增長 12.5%。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10]為 29.9%,比上年下降 1.8 個百分點。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35.2 平方米。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389 元,比上年增長 9.7%;人均消費支出 12659 元,增長 8.5%,其中食品菸酒支出增長 4.0%、衣著增長 4.4%、居住增長 10.1%、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 14.2%、醫療保健增長 11.8%、交通通信增長 12.6%、教育文化娛樂增長 12.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 34.7%,比上年下降 1.5 個百分點。年末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42.8 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0.9 平方米。對外交流合肥市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國際國內城市國家建交時間城市省份/自治區建交時間久留米日本1980年5月20日南昌江西——弗里敦獅子山1984年3月20日儋州海南布瓊布拉蒲隆地1986年7月7日銀川寧夏哥倫布美國1988年11月17日濟南山東奧爾堡丹麥1989年4月22日海口海南萊里達西班牙1998年4月4日福州福建原州韓國2002年6月20日汕頭廣東戴瑞濱澳大利亞2003年10月29日蘭州甘肅貝爾法斯特英國2005年6月13日寧波浙江2002年9月4日奧斯納布呂克德國2006年6月5日溫州浙江——聖地亞哥智利2007年10月31日廣州廣東瑞山韓國——太原山西羅斯托克德國鄭州河南巴爾迪摩美國長沙湖南本特海姆美國武漢湖北達沃菲律賓————烏法俄羅斯2016年6月17日註:以上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10月,參考來源:教育事業合肥歷朝歷代都重視書院建設,歷史上有廬陽書院、包公書院、景賢書院、秋浦書院、正學書院等眾多書院。宋嘉定時,書院有房屋三百餘間。明弘治間,有殿、廡、門、堂、橋、齋、居、號室。清代起,通過科舉考試,合肥中進士人數48人,有李鴻章、龔鼎孳等代表人物。2018年,全市各類高等院校 60 所,在校學生 63.59 萬人。基礎教育2018年,合肥市普通高校 50 所,在校學生 49.89 萬人;成人高校 4 所,在校學生 8.98 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不含技工學校)54 所,在校生 10.74 萬人;特殊教育學校 6 所,在校生 1427 人。普通高中 103 所,在校生 15.52 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32.28%。普通國中 247 所,在校生 23.83 萬人,國中階段毛入學率 106.61%。國小 515 所,在校生 53.15 萬人,國小毛入學率 106.41%。幼稚園 1076 所,在園幼兒 29.30 萬人。各類專任教師 10.39 萬人,其中普通高校 2.76 萬人、中等職業學校 0.36 萬人、普通中學 3.06 萬人、國小 2.83 萬人、幼稚園1.36萬人。全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惠及學生77.13萬人,其中城市 35.41 萬人,農村 41.72 萬人。
合肥著名國小合肥師範附屬國小合肥市六安路國小合肥市南門國小合肥市屯溪路國小合肥市育新國小合肥市永紅路國小合肥市長江路第二國小合肥市紅星路國小合肥市青年路國小合肥市和平國小合肥市西園新村國小-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合肥市第一中學合肥市第二中學合肥市第三中學合肥市第四中學合肥市第五中學合肥市第六中學合肥市第七中學合肥市第八中學合肥市第九中學合肥市第十中學合肥市第十一中學合肥市第十二中學合肥市十三中學合肥市第十四中學合肥市第十五中學合肥市第十六中學合肥市第十七中學合肥市第十八中學合肥市第十九中學合肥市第二十中學合肥市第二十一中學合肥市第二十二中學合肥市第二十三中學合肥市第二十四中學合肥市第二十六中學合肥市第二十八中學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學合肥市第三十中學合肥市第三十一中學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學合肥市第三十四中學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學合肥市第三十七中學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學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學合肥市第四十中學合肥市第四十一中學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學合肥市第四十四中學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合肥市第四十七中學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合肥市第四十九中學合肥市第五十中學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學合肥市第五十二中學合肥市第五十三中學合肥市第五十四中學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學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學合肥市第五十七中學合肥市第五十八中學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學合肥市第六十中學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學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學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學合肥市第六十四中學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合肥市第六十六中學合肥市第六十七中學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學合肥市第六十九中學合肥市第七十中學合肥市第七十一中學合肥市第七十二中學合肥市第七十三中學合肥市第七十四中學合肥市第七十五中學合肥市第七十六中學合肥市第七十七中學合肥市第七十八中學合肥市壽春中學肥東聖泉中學合肥一六八中學合肥廬陽高級中學肥東縣第一中學肥東縣第二中學肥西中學巢湖市第一中學巢湖市第二中學巢湖市第四中學長豐縣第一中學巢湖市槐林中學巢湖市烔煬中學廬江縣第二中學廬江縣湯池中學廬江中學中國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合肥卓越中學安徽大學附屬中學——高等教育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2016年末,合肥市有各類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學生62.86萬人;其中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學生54.55萬人。合肥共有合肥大學城、磨店大學城2個大學城。普通本科院校院校名稱主管部門屬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211工程、985工程、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九校聯盟、雙一流合肥工業大學教育部211工程、985平台、111計畫 、20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雙一流安徽大學安徽省人民政府211工程、卓越計畫、雙一流、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第一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校區工業和信息化部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畫、雙一流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校區教育部211工程、985平台、2011計畫、雙一流天津大學合肥校區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畫、雙一流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人民政府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第一批)安徽醫科大學安徽省人民政府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第一批)安徽建築大學安徽省人民政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第二批)合肥師範學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地方套用型高水平大學,第一批)、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合肥學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地方套用型高水平大學,第一批)巢湖學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公辦、高等本科院校安徽新華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院校安徽三聯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院校安徽外國語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院校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院校安徽大學江淮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獨立學院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獨立學院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獨立學院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獨立學院安徽建築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安徽省教育廳民辦、獨立學院研究所院院校名稱屬性主管部門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生院清華大學、合肥市政府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合肥市政府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合肥市政府
高職專科院校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徽商職業學院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公安職業學院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安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經濟管理學院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合肥財經職業學院合肥科技職業學院合肥濱湖職業技術學院萬博科技職業學院合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安徽長江職業學院安徽綠海商務職業學院合肥共達職業技術學院-成人院校合肥職工科技大學合肥市職工大學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安徽經濟管理學院合肥行政學院合肥廣播電視大學安徽行政學院——軍事院校院校名稱主管部門級別備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副軍級2110工程國防科技大學合肥校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校本部正軍級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畫交通概況合肥對外交通便捷,境內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交通發達,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化交通網路,是國家規劃建設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東有合寧線連線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線通往武漢、成都,北有合蚌高鐵直通北京,南向將通過京福高鐵連通江西、福建。合肥港為二類水運開放口岸,綜合碼頭二期工程開工建設中,建成後年吞吐能力將達到50萬標箱。總投資43億元、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100萬人次的4E級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開通有國內航線51條,國際及地區航線13條。合肥城區道路骨架實現了“十”字型向“井”字型格局的轉變,形成了“三環多放射”的城市動脈交通網。夜幕合肥公路合肥市公路部門管理幹線公路總里程1406.66公里(其中大橋、特大橋36座、12707.98延米),幹線公路網密度12.33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161.22公里,占總里程的11.46%;省道656.95公里,占總里程的46.70%;縣道588.49公里,占總里程的41.84%。按技術等級劃分。一級公路(含城市快速幹道)493.27公里,占總里程的35.07%;二級公路597.24公里,占總里程的42.46%;三級公路316.15公里,占總里程的22.47%。 按路面類型劃分。瀝青混凝土路面1024.47公里,占總里程的72.83%、水泥混凝土路面382.19公里,占總里程的27.17%。合肥市公路幹線國道G206國道,G312國道高速公路合肥繞城高速(G4001),京台高速(G3),滬陝高速(G40),滬蓉高速(G42),合安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合蕪高速(G5011)鐵路合肥是中國重要的鐵路交通節點城市之一,境內有滬漢蓉高鐵、合福高鐵、京九高鐵、合杭高鐵、合鄭高鐵、合蚌連高鐵等多條高速鐵路線穿越,另有合六城際鐵路、合淮蚌城際鐵路、合寧城際鐵路、合蕪城際鐵路、合安城際鐵路等線路規劃建設中,合肥高速鐵路“米”字形總體布局逐步形成,合肥高鐵南站為多條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匯集的交通樞紐站。合肥市過境主要鐵道線路及境內站點類別鐵路線途徑站普速鐵路淮南鐵路水家湖站合九鐵路合肥西站、肥西站、豐樂站、廬江站、柯坦站寧西鐵路合肥站、合肥西站、肥東站、巢湖北站、桃花店站、三十里舖站廬銅鐵路柯坦站、張旗桿站、廬江南站高速鐵路滬蓉沿江高速鐵路合肥南站、肥東站合寧高鐵合肥站合安城際鐵路合肥西站、肥西站合武高鐵合肥站、桃花店站、合肥西站、長安集站、南分路站商合杭高鐵合肥站京福高鐵合肥西站、合肥南站(特等站)、長臨河站、巢湖站合蚌高鐵合肥站、合肥北城站、水家湖站合肥鐵路樞紐南環線肥東站商杭高鐵巢湖北站、水家湖站、肥東站、巢湖東站、合肥北城站、合肥南站合安九客運專線合肥站、肥西站、廬江站鄭合高鐵合肥站
民航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是中國4E級樞紐幹線機場,位於合肥城區西北部高劉鎮,距中心城區約31.8公里。機場總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航站樓面積為10.85萬平方米,跑道長3400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100萬人次。新橋國際機場服務於合肥以及淮南、六安、桐城等合肥都市圈城市,並輻射中國大部分地區。2015年,新橋機場旅客吞吐量661.3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10.7%。2018年12月,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正式開通直飛俄羅斯航線。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水運合肥港,堆場面積11萬平方米,辦公面積3768平方米,倉庫8459平方米,是中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位於合肥南淝河畔,水路經南淝河、巢湖、裕溪河入長江,共131千米,航道等級為三、四級,可常年通航千噸級船舶。2015年上半年,合肥港貨櫃運裝量完成9.5萬標箱。合肥港市內交通●捷運【主詞條:合肥捷運】合肥捷運運營圖合肥捷運是合肥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軌道交通規劃建設15條線路,總長322.5公里,其中市區線路7條,全長215.3公里;市域線5條(含1條機場專用線),全長107.2公里。遠期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遠期規劃方案由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組成,共設定了15個軌道交通樞紐,全長181.1公里。截至2017年12月,合肥捷運1號線、合肥捷運2號線已通車,另有1號線三期、3號線、4號線和5號線在建。合肥捷運運營線路在建線路待建線路合肥捷運1號線合肥捷運1號線三期合肥捷運7號線合肥捷運2號線合肥捷運3號線合肥捷運8號線-合肥捷運4號線合肥捷運9號線-合肥捷運5號線合肥捷運10號線-合肥捷運6號線合肥捷運11號線--合肥捷運12號線--合肥捷運13號線--合肥捷運14號線--合肥捷運15號線--合肥捷運合六線--合肥捷運S1號線--合肥捷運S4號線●公交【主詞條:合肥公交】截至2016年6月底,合肥公交公司擁有營運車輛4422台,職工人數為8943人,營運線路180條,線長2784.8公里。2015年行駛里程2.05億公里,客運總量6.17億人次。●有軌電車【主詞條:合肥有軌電車】2017年2月6日,合肥市規劃局對外公示了合肥市十八公里鐵路專用線改造為有軌電車的規劃方案。根據方案,該條有軌電車起點站位於北二環,終點站位於合肥城際站。全線長達20公里,計畫設車站21座,將聯通合肥高鐵南站和新西站(規劃中)。文化象徵●市樹廣玉蘭原產北美洲,合肥引種栽培有近百年歷史,適應合肥生態環境,採用嫁接和播種繁殖,為合肥綠化基調樹種之一。公園、機關、工廠、庭院及街道都有栽植。1984年9月25日合肥市人大九屆八次會議定廣玉蘭為“市樹”。 ●市花桂花: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中國傳統花木之一。品種分秋桂(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月桂)。石榴: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枝幹勁壯古樸,根多盤曲,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耐瘠薄幹旱、忌水澇、宜地栽,在合肥栽培歷史悠久,種植廣泛。1984年9月25日,合肥市人大九屆八次會議定桂花、石榴為“市花”。
方言合肥話是江淮官話洪巢片的一個重要方言,屬於江淮官話洪巢片合肥小片。現代合肥話主要通行於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長豐北部)、六安金安區、舒城等地區。合肥話的最顯著特點是北腔南調,音色和發音力度偏向北方,較剛勁;而語音是偏向南方,音變非常多。江淮官話分布區域飲食合肥的菜系以廬州菜、江淮菜最為有名。合肥菜又稱廬州菜,是徽菜的五大代表菜之一,合肥菜代表菜品有臭乾炒千張、廬州烤鴨、包公魚、逍遙雞、三河米餃、肥西老母雞湯、吳山貢鵝等。合肥四大名點戲曲合肥是廬劇的發源地,廬劇舊稱“倒七戲”,俗稱“小戲”、“禱祭戲”、“小倒戲”、“小蠻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流行於安徽境內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區和江南的部分地區。廬劇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廬劇表演非遺合肥市境內非遺資源眾多,截至2016年,合肥市共有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5項省級非遺項目, 87項市級非遺項目,162項區縣級非遺名錄項目。合肥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廬劇肥東洋蛇燈巢湖民歌紙箋加工技藝宗教合肥市境內有五大宗教,分別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全市性宗教團體有合肥市佛教協會、合肥市天主教愛國會和合肥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肥市基督教協會。地名合肥作為地名出現,首見於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該書撰於西漢武帝時期,成於公元前91年。謂“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可見合肥作為地名出現至少已經有2100年歷史。又或引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記述“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鮑木之輸,亦一都會也”以證。《漢書·地理志》九江郡下十五縣,只列出縣名,縣下有注文。“合肥”條有應劭注“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注《漢書》的有多家,不知引自何家。不過,如果引用《史記》的原文,而認為“潮”字是“湖”字之誤,則不妥。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將《史記》里的這句話解釋得很清楚:“合肥縣,廬州治也。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廬州也。”古人因入海之河流都有潮汐現象,故也用潮指入海的水道。從張守節注文可以看出“南北潮“指的是長江、淮河兩個入海水道(淮水在宋代以前是直接入海的)。可見《史記·貨殖列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合肥南北有長江、淮河兩個入海水道,是皮革鮑木的集散地。“皮革鮑木”應釋義為“皮、革、鮑、木”。在古代,皮指連著毛的獸皮;革指經過加工的去毛的獸皮;木泛指竹木;鮑則是指鹹魚、乾魚和鹽漬魚,泛指水產品,不是指海產的鮑魚。合肥至於“合肥”這個地名的涵義,《爾雅·釋水》說:“歸異出同流,肥”。《爾雅》是中國最早的訓詁書,作者佚名,產生在春秋到三國這一時段內。與《史記》產生的年代相同或相近。以該義理解,施水(南淝河)與肥水(東淝河)同出良余山(今將軍嶺)而南北向分別流入長江、淮河,兩水是“歸異出同”之水,謂之肥。肥或指水的異流同出之地。又,酈道元《水經注》“肥水”條有“夏水暴漲,施合於肥,故曰合肥”之句, 該意也與《爾雅》義合。可見“合肥”的本意是異流的兩河共同發源的地方。古代大批量的運輸主要靠水運,合肥的地位因具有兩條入海水道而馳名當時。
特產名稱簡介圖片桂花酥糖桂花酥糖是合肥三大特產之一。屑子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用麵粉、棉白糖、熟純芝麻仁、桂花等合制而成。長豐草莓長豐草莓是安徽省特產之一。長豐縣位於合肥市北部,是國家無公害草莓生產示範基地,所產草莓果實色澤鮮艷,體大多汁。烘糕合肥生產烘糕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始於北宋末年。它的主要特點是香、甜、酥。主要有寸金和白切2種。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所轄肥西縣水鄉古鎮三河的傳統手工藝品。三河周邊地區有許多“換毛”的人,挑著貨郎擔,搖著撥浪鼓,走村串戶,用糖果百貨、針頭線腦換購鵝毛。鵝毛分白鵝毛、雁鵝毛兩種。竹簧雕刻竹簧雕刻,系在竹簧上刻畫花鳥、人物、山水而成。表面光滑細膩,呈象牙色,自有風格。火筆畫火筆畫又稱烙畫、燙畫。古代烙畫起源於西漢,興盛於東漢宮廷。明末清初,火筆畫真正走進民間並流傳開來。其主要是用特製高溫鐵筆,借鑑國畫技法,運用遠近虛實、濃淡相間的方法,烙灼而成。發繡發繡是合肥的特色產品。以人發或動物長毛代線,具有堅韌光滑,色澤經久不褪的特殊性能。適宜繡制摹線人物,山水和建築物等,人物一般背景較少。參考來源:旅遊合肥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三河古鎮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截至2015年,合肥有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3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2015年,全市共有A級景區157家,其中4A級以上景區23家。合肥市景點類別景點代表景點圖片歷史懷古類合肥城隍廟、三河古鎮、六家畈古民居、吳復墓石雕群、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大陳墩遺址、劉銘傳故居、李鴻章享堂、渡江戰役紀念館、長臨河鎮、徽園三河古鎮宗教文化類龍泉古寺、明教寺、寶蓮禪寺、姚公廟、月潭庵、開福寺、吳王廟、西廬寺、慶復禪寺,清真寺、甘露寺、龍雲寺、蓮花庵、大關音庵、馬正廟、馬政寺、大山廟、長寧寺、長樂寺、藥王廟、李公祠、奎星樓合肥包公祠濱湖風貌類桴槎山、圓通山、四頂山、周公山、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雙鳳湖旅遊度假區、臥龍山、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佳州生態園、白馬山、南艷湖、翡翠湖、天鵝湖、天鵝湖、翡翠湖、王咀湖湯池溫泉包公故里類包公園、包氏宗祠、清風閣、包公祠、包公墓、浮莊包公園三國勝跡類逍遙津、周瑜墓、袁術古堆墓、三國新城遺址公園、教弩台、紫蓬山、南淝河、操兵巷、箏笛浦、藏舟浦、回龍橋、飛騎橋、斛兵塘逍遙津公園科教修學類天鵝湖、翡翠湖、安徽省科技館、瑤海公園、杏花公園、花沖公園、明珠廣場、人民廣場、環城公園、蜀山烈士陵園、合肥科技館、合肥國際科技創新成果展示館、科學島、合肥大劇院合肥大劇院遊樂場館類稻香樓遊樂園、漢海極地海洋世界、合肥歡樂島、阿酋灣水上樂園、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合肥歡樂島溫泉度假類湯池溫泉、半湯溫泉、香泉、紫蓬灣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元一國際高爾夫球會湯池溫泉都市商圈合肥城隍廟、七桂塘、四牌樓、淮河路、濉溪路、四里河、臨泉路、五里淮河路著名人物古代包拯、李鴻章、劉銘傳、周瑜、文翁、楊行密、張德勝近代馮玉祥、段祺瑞、衛立煌、王亞樵、孫立人、楊寶森、董寅初、唐德剛 丁汝昌 聶士成現代楊振寧、應祚智、吳邦國、鄭永飛、李克強、楊元慶、芮成鋼、周濤、葉匡政、楊治、許嵩、楊洋、陳曉、李長才、吳一戎、王大明參考來源:
城市榮譽合肥城市名片全國唯一懷擁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會城市(巢湖)中國最早寺廟(白雲寺)亞洲最大演播廳(安徽廣播電視台中心大樓)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畫(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世界上距離城市中心最近的死火山(大蜀山)中國第一炒貨品牌(恰恰)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DJS-050)中國第一台窗式空調全球首個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世界第一台DVD國內第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18路)華東最大的單體寺院(開福寺)-合肥所獲榮譽榮譽獲得時間國家園林城市1992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998中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2002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2009國家創新型試點市2010全國衛生城市2010全國文明城市2015中國十大科研城市2011中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2011中國溫泉之鄉2011中國十大最佳投資城市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2中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城市2013全國數字城市建設示範市2012中國淡水龍蝦之都2007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2015中國家電之都2015世界熱氣球之都2016中國十大幸福感城市2016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017新一線城市2017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7固定資產投資最高十大城市第6位2017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7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2017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2017中國最愛閱讀城市2018暢遊中國100城2018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35名2018中國先進制造業重點城市2018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優秀獎2018潛在的國家重要科技、教育中心2018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2320182018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38名2018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19、中國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之一、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18、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2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