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确实是一个好官,否则也不会流芳百世。群众认可的清官,才会一直流传下去。就如同红楼梦的那一句,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众所周知,包拯曾经做过开封府尹。但似乎包大人一直就是开封府尹,破了一系列的大案。其实包拯只做了1年多的开封府尹,随后就升官了。在1年多的时间里,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多离奇的案件呢?
有一点不得不佩服包大人,那就是什么都是出于公心。当年,宋仁宗一直没有儿子,只是皇帝最大的忌讳。随着皇帝年事已高,大臣都私下议论应该从其他皇族中挑选一个作为太子,可没有敢说。包拯在朝堂上直接建议宋仁宗应该立太子,果不其然,宋仁宗勃然大怒。毕竟,这位皇帝想等等看,万一自己有儿子了呢?皇帝生气,包拯更牛,直接回了一句:“我都70多了,今天说这话,我是图什么?”
最后,宋仁宗服了。不过也幸亏是遇到宋仁宗这位仁慈的皇帝,如果放在乾隆朝,肯定难逃一死。最后说一下,宋朝皇亲国戚的情况。在宋朝历史中,文官势力十分强大,皇亲国戚是没有什么权力的,也就是富家翁而已。宋仁宗年轻的时候,宠信张贵妃,要封张贵妃的叔叔为节度使。结果惹得文官集团大弹劾,我们的范仲淹相公冲在最前边。
民间处于对清官的爱戴,总会出现各种流传千古的故事,虽说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比如包拯、海瑞等等。但归根结底,百姓们是期盼吏治清明,自己能过上好日子。比如某地的官员为官清廉,在他离任的时候,百姓们通常会跪地相送,而且送上万民伞。为何清官的名号这么响?因为清官少,就如同和珅那句经典的台词“因为我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