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国男足国脚名录,世预赛憾负新西兰后,国家队重组

1982年中国男足国脚名录,世预赛憾负新西兰后,国家队重组

左树声

尼赫鲁金杯赛后,国足解散,队员回母队,直到5月底才重新集结。5月31日,新一届国足调整完毕,对外公布:

主教练:苏永舜

教练:张宏根、张俊秀

守门员:1.李富胜(八一)、22.许建平(辽宁)

后卫:2.刘成德(山东)、3.谢志雄(广东)、4.林乐丰(队长,辽宁)、12.臧蔡灵(空军)、15.池明华(广东)、16.王峰(广西)

中场:6.黄向东(昆明部队)、8.左树声、10.吕洪祥(以上天津)、11.赵达裕(广州)、14.徐树刚(北京部队)、17.谢德刚(昆明部队)

前锋:5.迟尚斌(北京部队)、7.古广明(广东)、9.陈金刚(天津)、13.沈祥福(北京)

重建的国足保留了11名参加过世界杯预选赛的球员,而容志行、杨宁、刘志才、杨玉敏、徐永来、陈熙荣等离队,重召亚洲杯时的主力门将许建平,并补充了6名今年在全国甲级联赛中表现出色的新秀,包括:谢志雄、池明华、吕洪祥、赵达裕、徐树刚、谢德刚。

队员年龄在22岁左右的为主,1949年出生的迟尚斌“一枝独秀”,是唯一一个“40后”;最小的池明华1962年生人,刚满20岁。

容志行

新调整组建的国足,7月份参加了北京国际邀请赛,8-9月份赴欧洲的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拉练近2个月。

10月23日,参加第九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正式组成,国足名单为:

领队兼教练:张俊秀;主教练:苏永舜;教练:张宏根

守门员:1.李富胜(八一)、22.许建平(辽宁)

后卫:2.刘成德(山东)、3.谢志雄(广东)、4.林乐丰(队长,辽宁)、12.臧蔡灵(空军)、15.池明华(广东)、16.王峰(广西)

中场:6.黄向东(昆明部队)、8.左树声、10.吕洪祥(以上天津)、11.赵达裕(广州)、14.徐树刚(北京部队)、17.谢德刚(昆明部队)

前锋:5.迟尚斌(北京部队)、7.古广明(广东)、9.陈金刚(天津)、13.沈祥福(北京)

虽然官方公布的名单上,苏永舜仍为主教练。但他再三思量,最终在陪伴母亲度过余生和回国继续执教国足的两难之间作出了抉择。他打国际长途电话回北京,表明难以早日返回球队备战亚运会,请领导安排其他教练主持国足工作。张宏根被扶正成为主教练,率国足出征亚运会。

古广明

本届亚运会,国足被朝鲜队挡在了四强之外。

综上,1982年中国男足先后参加集结的国脚27名,对比1980、1981年的国足,1982年中国男足增加了7个“新面孔”。至于“老面孔”,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经有介绍(如下表,可查询相应年份的文章),本文只介绍“新人”,包括:吴育华、谢志雄、池明华、吕洪祥、赵达裕、徐树刚、谢德刚

1980年国脚

介绍文章所在年份

1981年国脚

介绍文章所在年份

1982年国脚

介绍文章所在年份

年维泗(M)

1971

苏永舜(M)

1980

苏永舜(M)

1980

陈成达(AC)

1951

张宏根(AC)

1954

张宏根(AC)

1954

任彬(AC)

1974

胡之刚(AC)

1972

张俊秀(AC)

1954

胡之刚(AC)

1972

李富胜(GK)

1976

李富胜(GK)

1976

李富胜(GK)

1976

杨宁(GK)

1980

林乐丰

1977

许建平(GK)

1978

刘志才

1977

迟尚斌

1971

相恒庆

1971

林乐丰

1977

蔡锦标

1976

刘志才

1977

迟尚斌

1971

臧蔡灵

1979

林乐丰

1977

臧蔡灵

1979

陈熙荣

1976

迟尚斌

1971

王峰

1977

黄向东

1977

臧蔡灵

1979

黄向东

1977

左树声

1979

王峰

1977

左树声

1979

吴育华

1982

黄向东

1977

容志行

1973

刘志才

1977

左树声

1979

杨玉敏

1977

杨玉敏

1977

容志行

1973

徐永来

1979

徐永来

1979

何佳

1975

沈祥福

1977

沈祥福

1977

杨玉敏

1977

古广明

1979

刘利福

1977

徐永来

1979

蔡锦标

1976

刘成德

1979

李福宝

1978

陈金刚

1979

陈金刚

1979

沈祥福

1977

陈熙荣

1976

古广明

1979

古广明

1979

鲁妙生

1981

王峰

1977

蔡锦标

1976

关正斌

1981

容志行

1973

陈金刚

1979

王广泰

1981

杨宁(GK)

1980

李津春

1979

金光洙

1980

许建平(GK)

1978

盖增臣

1980

许建平(GK)

1978

谢志雄

1982

陈熙荣

1976

刘成德

1979

池明华

1982

杨宁(GK)

1980

刘利福

1977

吕洪祥

1982

苏永舜(M)

1980

黄军伟

1981

赵达裕

1982

金光洙

1980

李福宝

1978

徐树刚

1982

谢德刚

1982

吴育华,1960年12月出生于广州,司职前锋,来自于广东队。吴育华?是1973年广州市重办业余体校足球班后收入的第一批小球员之一?,1976年,吴育华被冼迪雄指导选拔进入广东足球队青年二队,并在1978年跟随广东青年队参加中国青年杯国际青年足球赛。1982年吴育华入选国家队,并成为参加世预赛与新西兰附加赛的大名单之一。

吴育华的技术能力非常出色,怎奈古广明当时“如日中天”,同为广东队球员,打法相近,所以基本以古广明替补身份存在着。

谢志雄,1959年10月5日出生于广州,来自广东队,在广东队中前卫,1982年国足重组后入选。因其身高达到1米85,属于广东足球的“另类”,被大家亲切称为“高佬”。的谢志雄,是广东队中少见的高个球员,也因此他会被教练安排到前场客串中锋或者中后卫。

谢志雄1987年六运会后退役。退役后,他基本扎根广东足球,从事足球教练工作。

池明华,1962年3月出生于广东五华,司职后卫,1982年从广东队入选国足。1973年进入梅县业余体校,1974年进入广东少年队,1977年入选广东青年队,1979年-1993年7月在广东队,1993年8月-1997年10月广东宏远俱乐部,1997年11月-1998年12月云南红塔俱乐部,1999年才正式退役,是当时足球运动周期较长的几名国脚之一。他也是1982年这批国脚中惟一一个以运动员身份还驰骋在中国职业联赛(1994年始)赛场的人。

退役后,池明华先后在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和甘肃天马俱乐部从事教练和足球管理工作。

吕洪祥,1960年3月出生于天津,1979年进入天津一队,1980年随天津队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82年入选中国国家队,1986年退出国家队,期间代表球队参加过40场国际比赛,包括亚运会、亚洲杯和世界杯预选赛等重大赛事。能够胜任边后卫、边前卫、前腰、前锋等位置,是天津队和国家队不可多得的多面手,同时也是同期北方球员中技术比较出色的球员之一。

吕洪祥1987年从天津队退役后应日本富士通俱乐部的邀请,在日本富士通队踢球,第一年就以15粒进球名列全日本联赛射手榜第二名。吕洪祥在日本职业联赛中踢出了名。因此他在退出日本职业联赛之后,被东京贝利足球俱乐部聘请为专职教练,1993年东京贝利足球俱乐部挂牌成立时,球王贝利出席仪式,还单独和吕洪祥合影留念。吕洪祥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年,他可以说是赴日本踢球的中国球员之中,产生影响较大的人员之一。

赵达裕(1961年1月-2015年3月),出生于广州,人送外号“矮脚虎”,中国足球名宿、南粤名将、前国家队队员、足球青训专家,司职中场。赵达裕6岁开始踢球,8岁加入广州市儿童队,13岁进入广州市中心体校足球班,1978年入选了广州队,凭借极其出众的脚下技术迅速成为核心球员。 1982年赵达裕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足球赛,1982年北京国际友好邀请赛,1983年、1984年中国长城杯国际足球邀请赛。1984年在尼赫鲁金杯赛上,他攻入关键一球,为中国队战胜世界劲旅阿根廷队立下头功,同年他在第八届亚洲杯预赛中获最佳射手奖。 1985年,参加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但85年“黑色5·19”事件之后,赵达裕再也没有代表国家队打过比赛。1986年在训练比赛中,因左腿胫骨和腓骨骨折而中断运动员生涯,伤愈后挂靴。

1988年赴日本边学习边踢球,开始征战日本联赛,退役后,他开始在日本联赛中执教。在执教日本三菱青年队期间,他加入了日本国籍。2014年6月,赵达裕被查出肝癌晚期。2015年3月与世长辞,享年54岁。2019年,被评为广东足球70年终身成就奖。

徐树刚,1959年6月出生于天津,1982年从北京部队队加入国足。其他资料无从查找,有知道情况的欢迎补充。

谢德刚,1958年出生,来自昆明部队,司职中场。其他资料不齐全,欢迎补充。

徐树刚(前排左二),谢德刚在此照片中,但不知哪位

(本文作者原创收集整理,抄袭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Adobe Audition
365bet官网网址

Adobe Audition

📅 09-18 👁️ 6694
20牛顿等于多少公斤力
比分365网页版

20牛顿等于多少公斤力

📅 07-03 👁️ 534
dnf110级深渊刷哪里最好 地下城110级深渊刷哪个图比较好